本文共 2147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7 分钟。
很多应用都会有一个启动界面。欢迎画面慢慢隐现,然后慢慢消隐。
我的方式是使用两个Activity,程序启动时候load第一张Activity,然后由tick触发N秒钟后startActivity另外一张Activity。
splash.java
package com.yuyidong.second;import android.app.Activity;import android.content.Intent;import android.os.Bundle;import android.os.Handler;import android.view.Window;import android.view.WindowManager;public class Splash extends Activity{ @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(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) { // TODO 自动生成的方法存根 super.onCreate(savedInstanceState); requestWindowFeature(Window.FEATURE_NO_TITLE); setContentView(R.layout.splash); getWindow().setFlags(WindowManager.LayoutParams.FLAG_FULLSCREEN, WindowManager.LayoutParams.FLAG_FULLSCREEN); new Handler().postDelayed(new Runnable(){ // 为了减少代码使用匿名Handler创建一个延时的调用 public void run() { Intent i = new Intent(Splash.this, MainActivity.class); //通过Intent打开最终真正的主界面Main这个Activity Splash.this.startActivity(i); //启动Main界面 Splash.this.finish(); //关闭自己这个开场屏 } }, 5000); //5秒 } }
splash.xml
将splash设置为一点开程序就先显示的activity。AndroidManifest.xml
使用Activity的优势在于:
容易控制KEY事件
因为在显示Splash的时候,是不应该响应事件的,比如触摸事件,或者BACK或者MENU,因为这是一个单独的Activity,所以你可以很容易禁掉这些用户事件,而不必担忧影响其他逻辑,或者担心未及时把它们重新启用。
容易定制
因为它是一个单独的Activity,所以你可以把它设置成全屏的,或者没有TitleBar的,或者其他什么样式与风格。在实际使用中,几乎所有的Splash都设置成了全屏。因为它是单独的Activity,所以即使你的应用不是全屏的,也没有关系,因为只把SplashActivity设置成了全屏不会对其他Activity产生影响。
逻辑与主体逻辑分开,容易维护
如前面二点,因为它是一个单独的Activity,所有的Splash相关的逻辑都在其中,而与应用主体的Activity是分开的,所以Splash中的逻辑不会影响到其他的Activity,这也更容易修改和维护,因为不会绞在一起相互影响。
使用Activity的唯一缺点就是它无法利用Splash显示的时间里做数据加载。因为它是一个单独的Activity,无法控制其他的Activity,并且这时其他Activity还未创建。
本文转自我爱物联网博客园博客,原文链接:http://www.cnblogs.com/yydcdut/p/3688419.html,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